村网通总站 丹江里社区 107559.nync.com 欢迎您!
昨日开盘市值一度破千亿港元,最终收于17.82港元每股,市值944.46亿港元;张勇夫妇持有67.5%股权。
依靠1年1亿人次的顾客流量,海底捞终于上市了。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敲锣,正式挂牌。根据公告,海底捞把香港IPO发行价定在每股17.80港元,发售股份4.245亿股,每手1000股,入场费17979.37港元,让海底捞成为香港历来入场费最高新股。截至9月26日下午4时收盘,海底捞首日股价报17.82港元,涨0.11%,市值944.4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31.09亿)。
市值一度超1000亿港元
昨日上午9点34分,海底捞在港股上市后大涨8.09%,股价达19.24港元,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大关。随后海底捞股价出现波动,下午股价平稳下滑,最终收于17.82港元,全天涨0.11%,收盘市值为944.46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创始人暨董事长张勇和舒萍夫妇目前直接持有海底捞33.5%的权益(张勇持有25.5%,舒萍持有8%),静远投资持有海底捞50%的权益,同时,张勇和舒萍夫妇持有静远投资68%的权益(张勇持有52%,舒萍持有16%);施永宏和李海燕夫妇持有海底捞16%的权益(两人分别持有8%)。同时,施永宏和李海燕夫妇持有静远投资32%的权益(两人分别持有16%)。
天眼查资料显示,静远投资成立于2009年,法人、董事长、大股东均为张勇。
从股权分配来看,张勇夫妇为海底捞话语权最重的人,合计持有67.5%的股权。海底捞上市后,以昨日市值计算,张勇夫妇的身家已经达到约637.5亿港元,约合561亿元人民币。
此前在2017年胡润百富榜榜单上,张勇和舒萍夫妇以5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825位。
据此前报道,1988年,张勇技校毕业,被分到国营四川拖拉机厂当电焊工。不满足于93.5元拖拉机厂月工资的他,总想着干点大事,却又相继在赌博扑克牌游戏机和倒卖汽油上栽了跟头。
1994年,这位出生在简阳县的年轻人召集三个死党,凑了8000元,打了四张火锅桌,创办了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海底捞去年负债31.71亿元
341家分店、1亿多人流量、106.37亿元年收入,这是海底捞上市前给出的业绩。这样的经营数据下,业界经常把海底捞与此前就已上市的港股呷哺呷哺进行对比。
从资产合计来看,海底捞资产合计44.79亿港元,呷哺呷哺34.12亿港元。
从营业额来看,海底捞127.53亿港元的数据是呷哺呷哺43.93亿港元的近三倍。海底捞2017年负债达到31.71亿元,呷哺呷哺则维持在10.31亿元,而归母净利润海底捞给出12.32亿港元的成绩,同比增长50.84%,呷哺呷哺交出5.04亿港元成绩单,同比增长23.17%。
不过,随着海底捞近年来不断扩张,其现金流持续走低,海底捞的账面现金已经从2016年的2.9亿元下降到2017年的-6020万元;其次是逐年增加的负债,海底捞的流动负债已经由2015年的6040万元增至2017年的11.56亿元。
此次,海底捞通过香港IPO净筹得72.7亿港元。招股书显示,海底捞首次募集资金的60%将用于市场扩张,20%用于研发和实施新技术,15%拟用于还贷,5%作为一般营运资金使用。
有分析认为,海底捞的流动比率连年不足1,表明其资本营运策略相对比较激进,短期偿债能力不足。
■ 现场
张勇敲锣后捂耳朵
9月26日上午,海底捞董事长张勇、首席运营官杨利娟在港交所敲锣,海底捞正式上市。在敲锣后的一瞬间,张勇捂着耳朵大笑。
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称,海底捞募集资金的60%会用于开设分店,在开设地点方面会视市场容量以及分店的人才储备来开设,其中还会在海外开设15-20家门店,这些海外门店会设立当地化标准。
谈及竞争对手时,周兆呈表示,火锅是餐饮业容易复制的东西,但由于市场容量足够大,对竞争并不太担心。
■ 看点
曾说不上市,为何又上市?
张勇曾对外表示海底捞不上市。2014年呷哺呷哺率先登陆港股,在这一年,海底捞一直对上市的克制态度,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据新京报此前报道,张勇称,上市让海底捞有了一层保护,上市公司的地位和社会股东能帮助海底捞解决一些困难;上市还可以促进公司正规化等。
贵人资本总裁梁渊分析称,港股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上(在A股此前多家餐饮行业因为各种原因未被通过上市申请),无需长时间排队。另一方面,海底捞也可能迫于投资人压力,不得不尽快兑现上市承诺。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称,上市会为海底捞带来快速扩张的资金,但也会对海底捞的业绩利润提出更高要求。
在海底捞上市之前,张勇已经有了敲锣的经验。2016年7月,海底捞全资子公司、火锅料供应商颐海国际成功在港上市。海底捞控股股东张勇夫妇持有颐海35.59%的股份,为颐海国际实际控制人;2013年-2017年,颐海国际超过50%的营收均来自海底捞及其关联公司。
主动提及食品安全风险
上市之前,海底捞曾遭遇黑天鹅。2017年8月,媒体报道称,在海底捞北京太阳宫店有工作人员用漏勺清理堵塞的垃圾杂物……在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后厨发现了老鼠的踪迹……报道一经发出,立刻引来各方关注。报道当天,海底捞便承认错误,承诺停业整改。
纵观招股书,海底捞在风险因素中的第一条就指出,从事餐饮服务业使得公司面临食品污染及责任索偿的内在风险。因业务范围扩大,海底捞无法确保自己的餐厅员工将一直遵守海底捞所制定的内部流程及规定。
呷哺呷哺此前发生了类似事件。9月6日,山东潍坊一位消费者称,当天带家人去当地的一间呷哺呷哺火锅店吃饭时,怀孕的妻子从火锅的锅底汤里捞出了一只老鼠。这一食品安全事故直接导致9月10日和11日呷哺呷哺股价连续下跌,市值2日内蒸发15亿港元。
员工等高成本还能维持吗?
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海底捞员工成本分别为15.72亿元、20.44亿元、31.19亿元,占海底捞当年总收入的27.3%、26.2%及29.3%。员工成本占总收入近3成。据了解,目前海底捞合计拥有53251名员工,根据2017年员工成本粗略估算,海底捞员工在2017年的平均薪酬为6万元左右。海底捞在风险提示中称,公司可能会面临薪资上涨、最低工资上调、劳工成本上涨等问题,不仅如此,员工成本的上涨或将无法通过提高菜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
此外海底捞称,物业租金或更容易受到不利经济状况影响,从而限制公司获取额外融资并减少其他可用现金的能力。